requestId:68838bfade63e3.82948433.
若期待世界變化,就從自己做起。
18歲時,中學畢業的邁克爾 海爾曼決定順從內心,投身國際志愿服務事業。
2005年,來自德國多特蒙德的他,以國際運動聯合會“互滿愛人與人”(以下簡稱“互滿愛”)駐華代表的身份行走在中國云南、四川、重慶的大山里,在消除貧困和疾病防控的第一線一次次耕種包養行情夢想和希望,一待就是15年。
他赤腳穿梭在田間地頭,為農民普及種植技術;他走村串鄉,宣講艾滋病防治知識;他四處籌集資金,只為讓更多的農村貧困兒童享受學前教育……
這個身材瘦削的德國人,說著一口流利的長期包養西方口音的普通話。他愛好和平,窮盡一生勵志為困苦者帶去希望。
中國老百姓給了他一個稱號“慈善愚公”,對于這個美名,他欣然接受。“做善事就應該如同愚公移山一樣,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包養合約邁克爾要撼動的則是貧困包養行情這座大山。
叛逆少年的“不尋常”成長路
1957年,邁克爾出生在德國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醫包養網評價生,母親是教師。學生時代的邁克爾在周圍人的眼中有些“叛逆”:他參加過反對美軍占領越南的學生游行,熱衷于研究非洲民族解包養網心得放運動、紅軍長征等歷史課題……更讓人不解的是,邁克爾在德國的“高考”中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績,但他卻放棄了去大學就讀熱門專業的這一躋身德國社會精英層的“必由之路”。
不僅如此,他還抗拒每個德國男孩的義務——服兵役,理由是“不愿加入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隊。”為此,他以一個和平主義者的身份到當地法院進行了兩次陳述,最終說服了法官,以在臨終關懷院當義工的方式代替服兵役。
這是邁克爾人生第一次接觸公益事業,也正是在關懷院的18個月,讓他找到了未來人生的方向——成為一名國際志愿者。從此,再未改變。
“我熱愛自由、公平、博愛。我的父親希望我像他一樣當個醫生,但我自己覺得,我要為和平做些事情,去滿世界跑,當志愿者,去世界上最窮的村落幫助別人擺脫貧困。”邁克爾說。
終于22歲那年,邁克爾離開了德國,開始了包養他國際志愿者的生涯。此后,他到過44個國家,在其中的35個國家工作生活過,而他與中國的緣分則始于上世紀80年代。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一直是一個激勵著我的國家,”他說,“尤其是天安門城樓上的那句‘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從小就癡迷東方文化的邁克爾對中國的國際主義精神有著與生俱來的認同感。
1987年至1989年,邁克爾來到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學習漢語。第一次來中國的邁克爾,對這里的一切都抱有極大的好奇心。每個周末,他騎著自己破舊的“金鴿”牌自行車在上海的里弄間穿梭。他也去了很多其他中國城市,甚至曾一路騎行至武漢。
2005年,云南包養省扶貧辦與“互滿愛”進行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合作,作為駐華代表的邁克爾,來到了云南。
“互滿愛”是一個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非營利性組織,由31個獨立的國家發展援助組織成員組成,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從事教育、健康和農包養站長村發展工作。目前,“互滿愛”在云南、四川、重慶開展了17個項目。在農村發展、貧困家庭學前教育、傳染病全面控制、低碳生活等四大領域綜合開展扶貧工作。
邁克爾與項目團隊成員趕赴云南省臨滄市鎮康縣。
打破貧困家庭的惡性循包養網評價環
2008年,邁克爾的項目團隊在云南省臨滄市鎮康縣通過建立農民互助小組和月度培訓進行扶貧。通過走訪,邁克爾和同事發現,由于山區村落規模小,分布廣泛,政府教育資源有限,沒有學前教育機構。而很多家庭,為了照顧孩子,至少有一個成年人無法正常外出工作,家庭收入就少了一大塊,這些家庭便進入了一個貧困的包養網單次惡性循環。
邁克爾決定打破這一惡性包養站長循環。于是,同年8月“互滿愛”在鎮康縣南包養傘鎮桃子寨村正式開啟“未來希望幼兒班項目”。通過為當地學齡前兒童建立一個日托系統,讓孩子的父母可以集中精力工作以增加家庭收入,擺脫貧困。
據邁克爾介紹,該項目以社區為基礎開展學前教育,動員村民翻修閑置校舍成為教室及活動場所,同時選擇初中學歷以上的村民作為老師,照料學齡前兒童。
項目負責人協同當地幼教專家連續三年給予老師長達700課時的培訓并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督導。將3至6歲的包養網孩子組織到一起混齡編班,每班15至30人,配有一名全職老師和一名助教志愿者。在此模型基礎上,項目不斷發展,截止2019年末,該項目已開辦幼兒班348個班次,解決了2.7萬多貧困兒童包養網的學齡前看護及教育問題。
邁克爾走訪當地的農戶。
這一項目不僅解包養決了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增收的問題,在邁克爾看來,對貧困家庭的兒童的學前教育本身具有更重大的意義。“三歲看人,七歲看老”是邁克爾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他認為,1到7歲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時間段,這個階段影響包養人的自信包養網推薦、想像力、性格等。
扶貧必先扶智,學前教育是消除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手段,也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早在2011年,云南省政府就實行了第一個《云南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隨著各級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該省包養意思學前三年入學率從2010年的37.43%提高到了2019年的84.27%。為實現幼兒園的全覆蓋,云南省又提出“一村一幼”政策。包養
邁克爾說,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也在改變著“互滿愛”工作的重點。如今的“互滿包養愛”更多的是包養對“一村一幼”政策進行支持,比如在教師培訓、幼兒班管理、教師激勵補貼等方面給予資助。
“無包養俱樂部論如何,我們的使命是走完‘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個村莊,最后一個家庭,覆蓋最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后一個不應落下的孩子。”他說,“我的目標是,在中國不讓一個孩子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被遺忘。”包養
繼續走下去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深耕于中國扶貧一線的邁克爾對此感觸頗深:“中國比世界其他國家提前10年實現減貧的可包養一個月價錢持續發展目標。我甚至不確定,西方國家能否在2030年前實包養故事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令邁克爾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194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77歲。“在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取得如此之快的發展。它在短期內極大提高了百姓的人均壽命,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他說包養。
如今,邁克爾在中國的日子已經17載有余。當被問到準備在中國呆多久時,這位63歲的“愚公”表示,他想定下來,打算在中國度過余生。
“包養網至于多久?希望能到2049年吧。”他說。
因為他想看看那個彼時的中國——那個已經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
(文內未注明來源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